日期
人物库 宋朝
王禃宋末元初 1219 — 127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禃 元宗 忠敬顺孝大王 1260年—1274年
简介
王禃1219年—1274年),高丽王朝第24任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
原名腆,即位后改名禃,一度改名为钊字日新,是高丽高宗王㬚长子。
1259年太子世子)身份赴蒙古朝觐大汗蒙哥,转而谒见皇弟忽必烈,获取其信任,于是忽必烈即位后对高丽采取怀柔政策,结束了高丽蒙古战争。
王禃1264年亲朝蒙古,但因受制于权臣金俊而无所作为。
1268年,林衍在王禃旨意下诛杀金俊,翌年又废黜王禃,另立安庆公王淐。
以此事为契机,蒙古加强了对高丽的干涉,王禃蒙古为后盾恢复王位,推翻武臣政权,出水就陆,还都开京蒙古则借助帮高丽平叛的机会先后占领了高丽的西北面与耽罗,并全面控制了高丽
在协助蒙元出征日本的前夕,王禃薨逝,庙号元宗谥号顺孝,葬于韶陵,1310年元朝追谥忠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方逢辰宋末元初 1221 — 12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
方镕子。
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
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
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
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
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元朝召之,坚辞不赴。
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
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
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
婺州开讲授徒。
二年,起知瑞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
五年权兵部侍郎
七年,迁吏部侍郎
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
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
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
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
贾似道入相,罢职。
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
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江西转运副使七年吏部侍郎
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
至元二十八年卒。
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
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天台人字彦恺
理宗淳祐四年进士
昆山主簿,留意教养,终日诣学校讲论,以厚风俗、正人伦、明义利、辟奸邪为先务。
恭帝德祐元年签书枢密院事次年左丞相,受命与右丞相文天祥等赴元军议降。
后又与贾馀庆等充祈请使,奉使元朝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吴坚字彦恺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
淳祐四年进士第,授昆山主簿,累迁福建转运使
在朝历任太常博士太常丞秘书郎起居郎等职。
德祐初佥书枢密院事
二年正月左丞相,与皇帝出降元。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卷四七《瀛国公纪》,《至正昆山郡志》卷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文及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绵州人,移居吴兴字时学号本心
理宗宝祐元年进士
景定间言公田事,有名朝野。
国子司业礼部郎官秘书少监
恭帝德祐元年,自试尚书礼部侍郎签书枢密院事
元兵将至,弃官遁。
宋亡,累征不起。
有文集。
全宋诗
文及翁字时举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吴兴(今浙江湖州)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调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景定三年(一二六二)秘书正字,累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漳州
四年,知袁州(同上书卷七、八)。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签书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四《宰辅五》),出知嘉兴府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今录诗六首。
词学图录
文及翁字时学,一作时举号本心
绵州人,移居吴兴
存词一首。
文及翁本心蜀眉州人住秀州本觉寺苏文忠三度过访因立三过堂勒诗传焉诗曰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谭经日便觉峨嵋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与题诗满浙东夜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存亡惯见浑无泪乡曲难忘尚有心欲向钱塘访圆泽葛翁川畔待秋深
全宋文·卷八二○六
文及翁字时学号本心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
宝祐元年进士,为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历官太学录秘书省正字
咸淳中权知嘉兴府权尚书户部侍郎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权礼部尚书侍读
德祐元年初,自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兵逼临安,亟出关遁。
宋亡,隐居著书,累徵不起。
有集二十卷。
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三、七○、七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二一,《宋史翼》卷三五本传及所撰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枋得宋末元初 1226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6—1289 【介绍】: 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抚州司户参军
次年建康考官,出题暗讥时事,忤贾似道,谪居兴国军
恭帝德祐初,以江东提刑信州
兵陷信州,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
宋亡,居闽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文海荐,辞不起。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上,遂不食而死。
门人私谥文节
有《文章轨范》、《叠山》。
全宋诗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宦官董宋臣,抑为二甲,即弃去。
五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为干办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放归。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二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隐于卜。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年六十四。
门人诔之为文节先生
有《叠山》,其中诗三卷。
事见本集末附《叠山先生行实》、《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谢枋得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叠山》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六年谢氏蕴德堂刻《谢叠山公文集》(简称嘉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词学图录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
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
有《叠山》,存词一首。
全宋文·卷八二一三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
宝祐四年进士试,对策极论丞相董槐内侍董宋臣,中乙科。
抚州司户参军,弃官去。
明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授建宁府教授
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宣抚司干办公事
兵攻信州,率众坚守。
五年,为建康考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目,指斥其非,坐谤讪,追两官,谪居兴国军
德祐初,兵南下,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信州不守,变姓名卖卜建阳市中。
宋亡,遂隐居闽中
元朝廷徵求江南人材,以枋得为荐首,屡辞不起。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京师,问故宋太后攒宫及皇帝所在,再拜恸哭。
染疾病,故人延医及馈药米,拒不受,不食而死。
门人私谥文节先生
李源道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叠山》卷一六)、《宋史》卷四二五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乞伏矩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三
乞伏矩端拱中登科,大中祥符初太常丞三年四月监察御史为赴契丹正旦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三、七四,《万姓统谱》卷一三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叶宏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七○
叶宏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
乾道八年进士
淳熙七年使金贺正旦
官至太府少卿淮西总领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七,《宋史》卷三五《孝宗纪》,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蒲寿宬南宋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寿晟寿峸
宋末阿拉伯人。
与弟蒲寿庚泉州贸易。
度宗咸淳间,知梅州
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泉州,闭城不纳。
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
有《心泉学诗稿》。
全宋诗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
生平不详。
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
卷一《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
晚年著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
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心泉学诗稿》六卷。
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六五
蒲寿宬,本西域人,与其弟寿庚以互市归于宋,家泉州
尝为军吏,开庆景定间以击海寇有功,迁擢将帅,入领环卫,辞官归隐。
尝于山间得泉一泓,爱之,结庵其旁,扁曰「心泉」,因以自号。
咸淳七年,起家知梅州
移知吉州,辞疾不赴,卜隐泉州法石山。
景炎元年与寿庚降元,然不复出仕。
事迹参见日人原骘藏《蒲寿庚考》、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士龙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
李士龙郓州平阴(今山东平阴)人。
尝为梓州路转运使大中祥符二年陕西路转运使乘传与孙正辞偕行,供给军需,同年权管勾梓州路公事。
三年以戎泸供馈之劳由陕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都官员外郎
五年屯田郎中侍御史知杂事,为正旦使。
六年户部副使权同管勾留司三司事。
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一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七二、七三、七五、七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长溪人字子长一字景安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历官右司郎中
秦熺婿。
有《横堂小集》。
全宋诗
林桷字景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
青阳县明嘉靖池州志》卷三)。
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知铜陵县
宁宗庆元六年(一二○○),使金贺正旦(《宋史》卷三七)。
嘉泰元年(一二○一),为军器监(《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九)。
事见《淳熙三山》卷二八。
今录诗六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延珣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延珣姓张氏
生于历下,幼而迥异,长更英特,意舍浮华,情眈定慧。
灵岩山寺僧志雅以为亲教,方袍圆顶,禀戒持心。
已而迁入郡城,别居莲宇。
侣徒仰德,士庶钦风。
常持念珠,壹讽礼。
一周之间,诵《维摩经》一千卷,课《金刚经》五万卷。
由是广神庆赞,大集人天,胜善克敷,良缘是植,以咸平二年,岁在己亥九月庚辰朔旦示疾奄化。
弟子琼因义重法乳,深念训诲,建塔刻石,使灵骨有归,嘉猷不坠。
今碑铭犹存,具《泰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山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四二
苏山,祖籍眉山(今四川眉山)苏轼曾孙。
绍熙元年三月将作监九月使金贺正旦
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五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楚圆北宋 986 — 1039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
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
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全州清湘人俗姓李
少为儒生,潜心举业。
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
汾阳昭禅师
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
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
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
讳楚圆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贤行。
使之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所呵。
以为少丛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襄沔间。
守芝谷泉俱结伴。
入洛中。
汾阳昭禅师
道望为天下第一。
决志亲依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
潞泽皆屯重兵。
多劝其无行。
公不顾渡大河。
太行
易衣类厮养。
窜名火队中。
露眠草宿。
龙州
遂造汾阳
昭公壮之。
二年
未许入室。
公诣
揣其志。
必骂诟。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
及有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语未卒。
昭公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公拟伸救。
昭公掩其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禅师
谓公曰。
杨大年内翰
知见高。
入道稳实。
子不可不见。
公乃往见大年
大年问曰。
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
公曰。
近奉山门请。
大年曰。
真个脱空。
公曰。
前月离唐明。
大年曰。
适来悔相问。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复喝。
公以手划一划。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龙象。
公曰。
是何言欤。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
元来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问。
如何是上座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内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这里是什么处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过。
大年大笑。
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
公曰。
唐明闻。
僧问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
大年曰。
只如此语意如何。
公曰。
水上挂灯毬。
大年曰。
与么则辜负古人去。
公曰。
内翰疑则别参。
大年曰。
三脚虾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𨁝跳。
大年乃又笑。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因闻前言往行。
恨见之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西河师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谒奈何。
大年默然。
归语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闻道风远至。
有愿见之心。
政以法不得。
侍从过从。
黎明谒李公。
李公阅谒。
使童子问。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
公曰。
今日特来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当道种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节。
馀日定难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
公曰。
脚头脚底。
李公乃出坐定。
问曰。
我闻西河
有金毛师子。
是否。
公曰。
什么处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鸣。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辞去。
问临行一句。
公曰。
好将息。
李公曰。
何异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专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诺诺。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
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
大年曰。
有一语。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见夜行人。
大年曰。
却不相当。
公曰。
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开宝寺前金刚。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临行。
岂无为人句。
公曰。
重叠关山路。
大年曰。
与么则随上座去也。
公作嘘声。
大年曰。
真师子儿。
公还唐明。
李公遣两僧讯公。
公于书尾𦘕双足。
写来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公以母老南归。
筠州
首众僧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汾阳谓公曰。
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公出世说法。
守虚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对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诟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辞去。
神鼎諲禅师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公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公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杖而出顾见。
顽然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回顾相矍铄。
公地坐脱只履。
而视之。
老忘所问。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遣人追之不可。
叹曰。
汾州乃有此儿耶。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
见延称。
公知见可兴临济
会道吾席虚。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
法令整肃。
亡躯为法者集焉。
示众曰。
宝应曰。
第一句荐得。
堪与祖佛为师。
第二句荐得。
堪与人天为师。
第三句荐得。
自救不了。
道吾则不然。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
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无光。
汝辈向什处出气。
良久曰。
道吾为汝出气。
乃嘘一声。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参。
拄杖横也。
挑挂乾坤大地。
钵盂覆也。
盖却恒沙世界。
且问。
汝辈向何处。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卢州吃粥吃饭。
若也不知。
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后住石霜
当解夏谓众曰。
昨日作婴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难踏古皇道。
手铄黄河乾。
脚踢须弥倒。
浮生梦幻身。
人命久难保。
天堂并地狱。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岭
北岭南山草。
一雨润无边。
根苗壮枯槁。
五湖参学人。
但问虚空讨。
死脱夏天衫。
生著冬月袄。
分明无事人。
特地生烦恼。
喝一喝。
真点胸者。
为善作者折难。
自金銮还。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坏丛林。
有何忙事。
曰。
大事未透脱故耳。
公曰。
汝以何为佛法要切。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公诟曰。
面皱齿豁。
犹作此见解。
不敢仰视曰。
愿为决之。
公曰。
汝问我答。
理前语而问之。
公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遂契悟。
南岳福严。
以大法授南禅师
语在传。
僧问。
临济两堂首座
一日相见。
同时喝。
临济闻之升座曰。
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
问取堂中二禅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机箭柱锋。
瞥然宾主当时分。
宗师悯物明缁素。
北地黄河彻底浑。
又问。
赵州勘婆子。
师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赵州勘破婆子。
叶落便合知
天下几多禅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宾是主。
还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兴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公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道过琅琊
觉禅师出迎。
大喜曰。
有众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临之。
天赐我也。
公为逗留。
夜语及并汾旧游。
曰。
近有一老衲至。
问其离何所。
杨州
问船来陆来。
曰船来。
问船在何处。
曰岸下。
问。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长老
如麻似
遣人追不及。
云是举道者
顷在汾州时尚少。
陆沉众中。
不及识之。
公笑曰。
见处才能自了。
而汝堕负。
何以为人。
屏息汗下。
公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阔。
四方放去休拦遏。
一切无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头拨。
小牛儿。
顺毛捋。
上高坡四蹄脱。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东西倒。
默得其游戏三昧。
京师
与李公会月馀。
而李公果殁。
临终𦘕一圆相
又作偈献公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李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公临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来无挂碍。
随处任方圆。
李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公曰。
无佛处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之化。
问答。
加叹久之。
公哭之恸。
临圹而别之。
有诏赐官舟。
归中途。
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公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遂以明年兴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辞众。
跏趺而逝。
阅世三十有四。
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所不能测。
室中宴坐。
横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来参扣者下语。
无有契其机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识得。
不离四威仪中。
首座者。
见之谓曰。
和尚今日放参。
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
有际天之云涛。
乃可容吞舟之鱼。
有九万里之风。
乃可负乖天之翼。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
岂寻常之材。
檐乎。
余观慈明
以英伟绝人之姿。
行不缠凡圣之事。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
视其施为。
不见辙迹。
未三世而死为绳墨。
谚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湘沔间。
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师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神鼎諲公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师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师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师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师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师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师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范云
慈明道。
临济于将仆。
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昙颖北宋 989 — 1060
全宋诗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
年十三依龙兴寺
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
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卷二。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昙颖九八九——一○六○),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丘氏子。
出家龙兴寺,与欧阳修刁景纯等游,于书无所不读,所为词章多出尘语。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
禅师名昙颖
钱塘丘氏。
年十三。
龙兴寺为大僧。
神情秀特。
于书无所不观。
为词章多出尘语。
十八九游京师
欧阳文忠公
在场屋。
识之。
游相乐也。
初谒大阳明安禅师
问。
洞上特设。
偏正君臣意。
明何事。
明安曰。
父母未生时事。
又问。
如何体会。
明安曰。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惘然弃去。
石门
聪禅师
理明安之语。
曰师意如何。
聪曰。
大阳不道不是。
但口门窄。
满口说未尽。
老僧即不与么。
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事。
聪曰。
粪墼子。
又问。
如何是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聪曰。
牡丹丛下睡猫儿。
愈疑骇。
日扣之。
竟无得益。
自奋曰。
吾要以死究之。
不解终不出山。
聪一日见普请。
问曰。
今日运薪乎。
曰然运薪。
聪曰。
云门尝问。
人般柴。
柴般人。
如何会。
不能对。
聪因植杖石坐。
笑曰。
此事如人学书。
点画可效者工。
否者拙。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执。
故自为断续。
当笔忘手。
手忘心。
乃可也。
于是默契其旨。
良久曰。
如石头曰。
执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既曰契理。
何谓非悟。
聪曰。
汝以此句为药语。
为病语。
曰。
是药语。
聪呵曰。
汝乃以病为药。
又可哉。
曰。
事如函得盖。
理如箭直锋。
妙宁有加者。
而犹以为病。
兹寔未谕。
聪曰。
借其妙至是。
亦止明理事而已。
祖师意旨智。
识所不能到。
矧事理能尽乎。
故世尊曰。
理障碍正知见。
事障能续生死。
恍如梦觉。
曰如何受用。
聪曰语不离窠臼。
安能出盖缠。
叹曰。
才涉唇吻。
便落意思。
皆是死门。
终非活路。
即日辞去。
京师
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
日夕问道。
一时公卿多就见。
闻其议论。
随机开悟。
李公问曰。
人死识归何所。
答曰。
未知生。
焉知死。
李公曰。
生则端愿已知。
曰。
生从何来。
李公拟议。
揕其胸。
曰。
秖在这里。
思量个什么。
对曰。
会也。
只知贪程。
不觉蹉路。
拓开曰。
百年一梦。
又问。
地狱毕竟是有是无。
答曰。
诸佛向无中说有。
眼见空华。
大尉就有中觅无。
手𭢈水月。
堪笑。
眼前见牢狱不避。
心外见天堂欲生。
殊不知。
欣怖在心。
善恶成境。
大尉但了自心。
自然无惑。
进曰。
心如何了。
答曰。
善恶都莫思量。
又问。
不思量后。
心归何所。
曰。
且请太尉归宅。
颖东游初。
舒州香炉峰
移住润州因圣。
太平隐静。
明雪窦。
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嘉祐四年除夕
侍者持书
扬州刁景纯学士
曰。
明旦当行。
不暇相见。
厚自爱。
景纯开书大惊。
曰当奈何。
复书决别而已。
中夜候吏报。
扬州驰书。
船将及岸。
欣然遣挝鼓。
升座叙出世本末。
谢裨赞丛林者。
勿怠。
曰吾化。
当以贤监寺次补。
下座。
景纯书毕。
大众拥步。
上方丈。
跏趺。
挥令各远立。
良久乃化。
五年元日也。
阅世七十有二。
坐五十有三夏
英气压诸方。
荐福怀禅师
诵十玄谈。
至祖意。
曰。
当曰十圣未明此旨。
特以声律不恊。
故耳。
三贤十圣序。
不如是。
怀曰。
宗门无许事。
熟视。
以手画按。
作十字曰。
汝识此字乎。
汝以谓甑箅耳。
怀无能言
拂衣去。
曰。
我要与汝斗死。
生吾不敌汝也。
赞曰。
东坡曰。
佛法浸远。
真伪相半。
寓言指法。
大率相似。
至于二乘禅定。
外道神通。
非我肉眼所能勘验。
然临死生祸福之际。
不容伪矣。
吾视颖之谢世。
无以异人适城市之易。
然真大丈夫也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昙颖字达观
姓丘氏钱塘人
得法谷隐聪
性爽直,语言率真。
取譬晓人,以近喻远。
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嵬琐谐谭。
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念旧恶,慢詈累日,有一僧心非之,竟诣丈室,面数过,颔之而不言,而僧因从此悟去,乃以信香嗣法。
有文采,名人多与之游。
主雪窦时,梅尧臣送之诗曰:“朝从雪窦请,暮卷雪衲轻。
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
吴霜点髭根,海鸟随众迎。
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间。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尝游上雪窦,亦有诗曰:“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
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
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
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
政和五年,建亭于山麓,以憩行人。
又有《四明十题》,梅尧臣和之,并见《山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长卿南宋末 ? — 1290
全粤诗·卷四五
李长卿(?
— 一二九〇),字取之晚年自号陶隐
广州人
诸生
家富于财,而尚气节。
宋末元兵压境,广州降,长卿率徒众三应募协复府城,从役舟运刍粮木石至海以济宋师。
厓山之战,其弟方卿并徒众多殁,惟长卿得存。
时元人追捕甚急,长卿携二子变姓名逃于海,遗其妻及幼子。
妻被执不屈,死于家。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大赦,长卿乃归家,葬其妻于祖坟侧,立碑不称元正朔。
以深痛其妻死节,誓不再娶,优游鳏居。
至元二十七年卒。
事见陈言惠《重刻宋忠义李公墓表》。
诗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履祥宋末元初 1232年3月16日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303 【介绍】: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
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
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
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
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
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
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
卒谥文安
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吉甫兰溪人
郡守
辟长钓台书院,有《仁山》。
全宋文·卷八二五四
金履祥一二三二——一三○三),字吉父号次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师事同郡王,又从何基游,绝意进取。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召,力辞不就。
宋亡,家居不仕,寄情啸咏。
晚岁筑居仁山之下,学者称为仁山先生
著有《通鉴前编》二十卷、《大学章句疏义》二卷、《论语孟子集注考證》十七卷、《书表注》四卷、《仁山文集》六卷(以上均存)等。
元大德七年三月卒,年七十二。
柳贯《故宋史馆编校仁山金公行状》(《柳待制文集》卷二○),章贽《仁山金文安公传略》(《仁山文集》卷五附),《元史》卷一八九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贵谟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遂昌人字子智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江山县,岁旱蠲其赋大半。
光宗朝累疏言时弊,皆为采纳。
宁宗嘉泰中直敷文阁、知静江府
封遂昌县开国男奉祠归。
有《九经图述》、《韵略补遗》。
全宋诗
张贵谟字子智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
吴县主簿抚州教授、知江山县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召除太常主簿五年,出知常州(《咸淳毗陵志》卷八)。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召为吏部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三年,为左司郎中起居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使金贺正旦(《宋史》卷三七《宁宗本纪》)。
五年,知赣州(《诚斋》卷七六《章贡道院记》)。
嘉泰元年(一二○一),知静江府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
著有《诗说》、《临汝图志》(《宋史·艺文志》三)等,均佚。
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七有传。
全宋文·卷六一五六
张贵谟字子智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
乾道五年进士,为吴县簿,权晋陵县事,知江山县
光宗时太常寺簿起居郎,除吏部郎中,转朝散大夫
嘉泰中直敷文阁、知静江府
著有《九经图述》、《韵略补遗》。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咸淳临安》卷八、一三,成化《重修毗陵志》卷一三,参《宋元学案》卷九七,《宋诗纪事》卷五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炤伯
炤伯
不知何许人。
台州崇教寺塔下
夏坐则向日。
冬卧则拥雪。
或引纸纵笔疾书。
初若狂言。
既无不验。
宣和己亥正旦
忽持一巨轴。
与一往还士人。
缄縢甚密。
已乃行哭于市。
其中所言。
自方𡨥猖獗。
次及辽亡。
迄于高宗南渡。
按其日时。
若合符节。
一日忽辞寺僧去。
或问何往。
曰。
天台
五台
不东去。
不西来。
沿途诵咏。
数日趺坐塔下
视之死矣。
众欲舁入寺。
忽跃起狂走。
从寺后登山。
缘高如猿猱。
众随即之。
望木杪腾踊者数十。
莫知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省念北宋 926 — 993
全宋诗
释省念九二六~九九三),俗姓狄莱州(今属山东)人。
受业于本部南禅院
初往汝州首山,为第一世开堂。
太宗淳化四年卒,年六十八。
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有传。
今录偈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93 【介绍】: 僧。
莱州人俗姓狄
受业于本郡南禅寺,常密诵《法华经》,人称为“法华”。
法嗣风穴沼禅师
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禅师讳省念
生狄氏
莱州人也。
幼弃家。
得度于南禅寺
为人简重。
有精识。
专修头陀行。
诵法华经。
丛林畏敬之。
目以为法华。
风穴
随众作止。
无所参扣。
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
不言也。
风穴
大仰有谶。
临济一宗。
至风而止。
惧当之。
熟视座下。
堪任法道。
无如者。
一日升座曰。
世尊以青莲目。
顾迦叶。
正当是时。
且道个什么。
若言不说。
而说又成埋没先圣。
语未卒。
便下去。
侍者进曰。
法华无所言。
而去何也。
风穴曰渠会也。
明日与真上座。
俱诣方丈。
风穴问真曰。
如何是世尊不说说。
对曰。
勃姑树头鸣。
风穴曰。
汝作许多痴福何用。
乃顾念曰。
何如。
对曰。
动容扬古路。
不堕悄然机。
风穴谓真曰。
何不看渠语。
又一日升座。
顾视大众。
便下去。
风穴即归方丈。
自是声名重诸方。
首山汝城之外。
荒远处。
居之将终身焉。
登其门者。
皆丛林精练衲子
必勘验之。
留者才二十馀辈。
然天下称法席之冠。
必指首山
尝问僧。
不从人荐得底事。
试道看。
僧便喝。
曰好好相借问。
恶发作么。
僧又喝。
曰。
今日放过即不可。
僧拟议。
喝之。
又问僧。
近离何处。
襄州
曰夏在何处。
洞山
曰还我洞山鼻孔来。
僧曰不会。
曰却是老僧罪过。
又问僧。
近离何处。
对曰广慧。
曰穿云不渡水。
渡水不穿云。
离此二途。
速道。
曰昨夜宿长桥。
曰。
与么则合吃首山棒也。
曰尚未参堂。
曰两重公案。
僧曰恰是。
曰耶耶。
又问僧。
近离何处。
对曰襄州
曰有事相借问。
得么。
对曰便请。
曰鹞子过新罗
僧入室。
便喝。
其僧礼拜。
便打之。
僧曰。
如何是不生不灭法。
新罗人吃冷淘。
夜有僧入室。
曰谁。
僧不对。
曰识得汝也。
僧笑。
曰。
更莫是别人么。
因作偈曰。
轻轻踏地恐人知。
语笑分明更莫疑。
知者只今猛提取。
莫待天明失却鸡。
尝谓众曰。
佛法无多子。
只是汝辈。
自信不及。
若能自信。
千圣出头来。
无奈汝何。
何故如此。
为向汝面。
前无开口处。
祇为汝自信不及。
向外驰求。
所以到这里。
假如便是释迦佛。
也与汝三十棒。
然虽如是。
初机后学。
凭个什么道理。
且问汝辈。
还得与么也未。
良久曰。
若得与么。
方名无事。
又曰。
诸上座。
不得胡喝乱喝。
寻常向汝道。
宾即始终宾。
主即始终主。
宾无二宾。
主无二主。
若有二宾二主。
即是两个瞎汉。
又曰。
我若立。
汝须坐。
我若坐。
汝须立。
坐即共汝坐。
立即共汝立。
虽然如是。
到这里。
著眼始得。
若也定动中间。
即千里万里。
何故如此。
如隔窗见马骑相似。
既然如此。
直须子细。
不得掠虚好。
他时后日。
赚著汝。
有事近前。
无事珍重。
因举。
临济曰。
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
便须单刀直入。
还有出来。
对众證据者么。
时有僧出。
礼拜起便喝。
临济亦喝。
僧又喝。
临济亦喝。
僧礼拜。
临济曰。
须是这僧即得。
若是别人。
三十棒。
一棒校不得。
为这僧会宾主句。
他一喝不作一喝用。
且道前一喝是。
后一喝是。
那个是宾。
那个是主。
所以老僧寻常向汝道。
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
有时以喝作问行。
有时作探竿影草。
有时作踞地师子。
有时作金刚王宝剑。
若作问行来时。
须急著眼始得。
若作探竿影草时。
你诸人合作么生。
若作踞地师子时。
野干须屎尿出始得。
若作金刚王宝剑用时。
天王也须脑裂。
只与么横喝竖喝。
总唤作好道理商量。
却既知如此。
也须亲近上流。
博问先知。
自己亲證始得。
莫与么掠虚。
过却平生。
他时后日。
因果历然。
僧问。
学人乍入丛林。
乞师指示。
阇梨在老僧会
多少时。
对曰已经冬夏。
曰莫错举似人。
乃曰。
若论此事。
寔不挂一元字脚。
便下座。
尝作纲宗偈曰。
咄哉拙郎君(汾阳注曰。
素洁条然)。
巧妙无人识(运机非面目)。
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
著靴水上立(尘泥自异)。
咄哉巧女儿(汾阳曰。
妙智埋圆融)。
撺梭不解织(无间功不立)。
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
争功不自伤)。
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
不露头角)。
念道被天下。
宝安山广教院。
众不过四十辈。
老于宝应
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
留僧过岁
作偈曰。
吾今年迈六十七。
老病相依且过日。
今年记取明年事。
明年记著今年日。
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
升座辞众曰。
诸子谩波波。
过却几恒河。
观音指弥勒。
文殊不奈何。
良久曰。
白银世界金色身。
情与无情共一真。
明暗尽时都不照。
日轮午后示全身。
午后泊然而化。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首山
嫡嗣昭禅师
首山省念禅师
莱州狄□子。
幼弃家。
得度于南禅寺
为人简重有精识。
尝诵法华经。
众目为法华。
晚于风穴会中。
充知客。
随众作止。
无所参扣。
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妙不言也。
风穴
大仰谶临济法道有遇风则止之语。
惧身当之。
注意于
一日升座曰。
世尊以青莲华目。
顾迦叶。
正当是时。
且道个甚么。
若言不说而说。
又成埋没先圣。
语未卒。
便下去。
侍者进曰。
法华。
无言而去。
何也。
穴曰。
渠会也。
明日与真园头。
同上问讯。
穴问真曰。
如何是世尊不说说。
对曰。
鹁鸠树头鸣。
穴曰。
汝作许多痴福何用。
因问师。
师曰。
动容扬古路。
不堕悄然机。
穴谓真曰。
看渠下语。
穴一日又升座。
顾视大众。
师便下去。
穴即归方丈。
自是声名重诸方。
一日白兆和上
汝州宣化。
穴令师往传语。
才相见。
提起坐具便问。
展即是不展即是。
兆曰。
自家看取。
师便喝。
兆曰。
我曾亲近知识来。
未尝辄敢如此造次。
师曰。
草贼大败。
兆曰。
来日若见风穴
待一一举似。
师曰。
一任一任。
不得忘却。
师乃先还。
举似穴。
穴曰。
今日又被汝收下一员草贼也。
师曰。
好手不张名。
兆次日见穴。
举前话。
穴曰。
非但昨日。
今日和赃捉败。
师后开法首山
为第一世。
登其门者。
皆丛林精练衲子
然天下称法席之冠。
必指首山
尝谓众曰。
佛法无多子。
只是汝辈自信不及。
若能自信。
千圣出头来。
无奈汝何。
何故如此。
为向汝面前。
无开口处。
祇为汝自信不及。
向外驰求。
所以到这里。
假如便是释迦佛。
也与汝三十棒。
然虽如是。
初机后学。
凭个什么道理。
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
良久曰。
若得与么。
方名无事。
僧问。
临济喝。
德山棒。
未审明什么边事。
师曰。
汝试道看。
僧便喝。
师曰瞎。
僧又喝。
师曰。
这瞎汉。
只管乱喝作么。
僧礼拜。
师打之。
因曰。
诸上座。
不得胡喝乱喝。
寻常向汝道。
宾则始终宾。
主则始终主。
宾无二宾。
主无二主。
若有二宾二主。
即是两个瞎汉。
所以我若立汝须坐。
我若坐汝须立。
坐则共汝坐。
立则共汝立。
虽然如是。
也须著眼始得。
师道被天下。
宝安山广教院。
众不过四十辈。
老于宝应
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
留僧过岁
作偈曰。
吾今年迈六十七。
老病相依且过日。
今年记取来年事。
来年记著今朝日。
至明年是月是日。
升座辞众曰。
白银世界金色身。
情与无情共一真。
明暗尽时都不照。
日轮午后示全身。
言讫安坐。
日将昳而逝。
茶毗得五色舍利。
塔于首山
系曰。
当大仰为谶时。
沩山固问之。
仰良久曰。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即有越俎代庖之意。
首山即大仰后身无疑也。
伸脚在缩脚里。
又何怪沩仰之后寥寥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弥大宋 1080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
李撰子。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监察御史
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
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
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
高宗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侍读
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
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
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太常少卿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
出知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
十年,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
崇宁三年进士第
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
建炎初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
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